摘要:
请记住:很多时候,凡事无绝对。保持“非0即1”的想法,是无法在现实世界中自由穿行的。 我待过专业性极强的职场环境,即审计;也待会关系性极强的职场环境,即咨询。因此,看待事情的角度,会比在单一环境中的职场人士多一点。
请记住:很多时候,凡事无绝对。保持“非0即1”的想法,是无法在现实世界中自由穿行的。
我待过专业性极强的职场环境,即审计;也待会关系性极强的职场环境,即咨询。因此,看待事情的角度,会比在单一环境中的职场人士多一点。
基于以上的经验,归纳出如下的可以贯穿一生的3条关系法则:
(1)80%的时间用于塑造实力,20%的时间用于塑造关系
在职场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把工作搞定”;因此,自己的硬实力很重要。没有实力,只有关系,就会处在“随时被丢弃的状态”。
那么,只有实力,没有关系,行得通吗?不行!很多时候,职场中需要合作;合作中,关系是润滑剂,是纽带。因此,只有实力,没有关系,就会变成“刺头”,就会处在“一旦有替代品,就会被丢弃,还会被打小报告的状态”。
所以,我们需要塑造自己的实力,让自己在工作中站得住脚;同时,需要塑造关系,让自己在工作中“自由穿行”。
塑造关系时,有两种手段:基于实力塑造的关系,基于“政治目的”塑造的关系。
基于实力塑造的关系,指的是自己有硬实力,老板喜欢用你,同事觉得工作交给你没问题。由于实力在自己身上,因此,在这样的关系中,主动权会比较大,而不是“任人宰割”。而且,实力是可以被带走的,即跳槽也会跟着你。
基于“政治目的”塑造的关系,指的是单纯地让老板或者同事不讨厌你,或者喜欢你。常用的手段有,夸奖别人,一起吃饭聊天,闲谈,互相帮忙。在这样的关系中,主动性会比较小,基本上处于“任人宰割”的状态。而且,通常跳槽之后,这些关系就没用了。但是,好处就是,提前构建了部分信任。在工作中,一旦需要和这些人接触、合作,马上就可以谈正事。
考虑关系中的主动性,关系的可带走性和关系的润滑作用,得出结论:80%的时间用于塑造实力,20%的时间用于塑造关系。
(2)对80%的关系保持“可丢弃”状态,对20%的关系牢牢把握10年
一般来说,职场中,与你有直接、大量合作的人,大约占30%;而有间接、少量合作的人,大约占70%。
而在这30%的人中,有一些是混日子的,有一些是有大理想的,可以扶摇直上的人。前者,只是你暂时的跳槽前的伙伴,因为他们只能与你的“现在”合作。后者,会不断升迁,他们会对你的“未来”有帮助;因此,我们需要把握这些关系。此外,后者也常常喜欢有实力的人,因为,有实力的人会帮助他们扶摇直上。
考虑关系的未来性,得出结论:对80%的关系保持“可丢弃”状态,对20%的关系牢牢把握10年。
(3)关系的天然试金石:离职后关系
很多时候,同事为了“政治目的”等,也会在工作中与你主动塑造关系,无论是通过吃饭还是聊天等。当时,他们会表现出非常想与你合作的样子,而实际上,他们会有自己的目的,例如,与你提前构建信任,以便以后合作时,可以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但是,当你离职,意味着你切换了在这里的工作关系;此时,再在你身上花费时间,已经是徒劳,因此,弱关系会自然退去。此时,你自然会有点失落,除非,你已经明白关系的“可丢弃”性。
其实,更重要的是,那些在你离职后,还能想着你、主动与你聊天的人;这些人,看到了你身上的闪光点,希望与你在“未来”还能合作。这些人,会是“未来”关系的一部分。如果这些人,是可结交的、值得把握10年的,那你就要紧紧抓住不放。
考虑关系的未来性,得出结论:离职后还能保持联系的人,是强关系;如果这些人可结交,就要主动抓住。
总结一下关系的3个原则:
(1)80%的时间用于塑造实力,20%的时间用于塑造关系;
(2)对80%的关系保持“可丢弃”状态,对20%的关系牢牢把握10年;
(3)离职后还能保持联系的人,是强关系;如果这些人可结交,就要主动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