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账号登录
  • 短信登录
获取

登录即代表您已同意《客户观察隐私政策》

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

欢迎您关注客户观察网

获取

我已同意并同意《客户观察隐私政策》

注册

忘记密码

请填写需要找回的账号

获取
提交

个人资料

绑定已有账号

为了更好的服务,请完善个人信息

获取

我已同意并同意《客户观察隐私政策》

注册

头像设置

请上传你的个人头像

预览

重新上传

可上传的图片格式JPG、JPEG、PNG,图片大小不超过5M

保存
首页
快看
风向标
新运营
人机共生:客服行业的人机协同之路 | #服务话题圈

人机共生:客服行业的人机协同之路 | #服务话题圈

  • 分类:新运营

  • 作者:

  • 来源:客户观察

  • 发布时间:2025-11-14 16:50:55

摘要:

本期话题:别再卷人工vs AI了!客服圈流行“人机搭子”

本期《服务话题圈》,特邀台州市12345政务咨询投诉举报中心重庆联通商业呼叫运营中心大数据分析师杨劼才博数智服务机构咨询部的资深咨询顾问任意华,他们将从工作模式重塑、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景的应用等多个不同维度,共同探讨人机协作浪潮下的行业痛点与前瞻洞察。




人机共生:客服行业的人机协同之路

本文共 2478 字

预计阅读时间 7 分钟


近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开幕式在北京成功举办。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现场致辞表示:AI将成为每个行业、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核心。他也曾多次公开表示,AI不会直接夺走工作,但它会像显微镜一样放大人类的能力差距。


回望过去十年客服行业的变迁轨迹,其转型之深刻已超出许多人的预料。曾几何时,客服中心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场所,依靠庞大的接线员团队、密集的排班管理和标准化的应对话术来应对潮水般涌入的客户咨询。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海量用户触点,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用户画像愈发立体个性化,客户对于服务的即时性、精准性与深度体验的无止境追求,传统以量取胜的模式遭遇了严峻挑战。


信息技术呈指数级的快速发展,使得沟通渠道日益多元繁杂;客户需求不断提升,呼唤的不仅是解答问题,更追求前瞻性解决方案与情感联结;服务能力的“内卷”竞争,则迫使企业必须在响应速度、解决率、个性化响应等关键指标上精益求精。


正是在这股合力驱动下,客服行业经历了一场静悄悄的巨变,已逐渐蜕变为一个数据密集型行业——每一个用户互动、每一次语义分析、每一段服务流转都沉淀为可追踪、可挖掘、可优化的宝贵数据资产。


同时也演化为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高效服务不仅依赖标准答案库,更倚重于对产品生态、行业趋势、客户心理及复杂场景判定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曾经主导的“简单回答数量”模式已被“深层次价值创造”的模式所取代。


如今,当生成式AI大模型、情感识别引擎、智能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日益精进,在每一次与人类并肩工作或独立应答的场景中,一个核心启示愈发清晰地凸显出来:AI能够实现高效运转与精准响应的前提,恰恰在于人类能否精准地界定复杂的需求本质、梳理模糊的问题边界、预设多维的评估维度,并为机器的学习与决策设定有效的规则框架。

 

01.

需求定义:AI效能的起点


高效AI服务的核心悖论在于:工具越先进,人类对其行为指令的能力要求越高。当需求模糊不清时,即便是最先进的AI系统,也会因目标不明、边界不清而导致服务偏差。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4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互联网信息服务投诉平台收到的互联网用户投诉中,四个投诉类别里客服渠道类投诉占比连续三个季度占比排名第二。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梁孔明在公开的采访中表示:目前而言,AI客服技术成熟度还不够高,对于复杂问题的表述尚不能精准识别和回复。随着AI客服的不断普及,客户对其要求也随之增高,AI客服不智能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02.

思维训练:从技能到需求设计的转变


传统客服培训囿于技能操作层面,却在系统思维与逻辑建模上存在根本缺位。人机协同模式下,顶尖团队已转向结构性思维训练:


问题解构:引导员工穿透表象直达问题核心客户投诉"物流配送慢",需拆解是分拣算法、运输链路或合作方响应机制问题


逻辑建模训练:将业务需求转化为清晰决策流程绘制用户情绪服务策略矩阵,这相当于为AI编写服务基因”。


人机对话能力:从人机协同学习的核心价值来看,其主要通过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让和机器执行各自最擅长的工作,凝聚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的核心优势,通过使用者和机器的智能交互、协同工作、对话协商和共同决策,实现帮助使用者完成超越使用者智慧和智能机器的复杂任务


03.

组织变革:从“人机分工”到“协同进化”


真正的人机协同需突破物理协作层面,指向思维流程与协作模式的重构,实现能力的互补与效率的跃迁。其核心在于三个维度的联动变革:


能力模型重构:在沟通力、同理心的基础上,显著提升系统分析与需求建模能力的权重,使员工能够精准定义问题、规划AI解决方案。


流程动态耦合:构建“人工洞察AI执行结果反馈”的实时闭环机制例如人工识别新型客户诉求后,AI库即刻动态更新,确保人机交互的敏捷性与适应性。


责任体系重置:建立AI决策失误的归因与追溯机制,重点识别需求设计或数据定义的漏洞例如因客户回访投诉激增,最终溯源至需求定义时未标注高龄客户语速参数,导致AI交互体验不佳。


当员工能够为AI清晰定义任务目标、边界与协作规则时,人机协同方能实现效率的质变:人类专注于情境复杂性、价值判断与创新探索,机器则高效执行海量数据处理与毫秒级计算任务,两者在能力维度上形成互补性共生,共同驱动组织效能提升。


04.

未来图景:人机共生的客服生态


“人机共生”模式正在客服领域加速落地并展现出显著成效。在这一模式中,人类客服的核心价值在于需求洞察、情感共鸣与深度关系构建,而人工智能(AI)则凭借其强大的信息处理、数据分析与预测能力高效处理标准化任务。


例如,Salesforce的EinsteinAI平台通过客户情绪分析,能够精准识别高风险客户并自动触发人工客服的提前介入,从而显著提升客户留存率。


这种共生模式揭示了一个关键趋势:AI能力的持续增强,非但不会削弱人类客服的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凸显人类在复杂问题定义、情感关怀和策略性决策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如何定义问题,决定AI如何定义世界。未来客服行业的竞争力,将愈发依赖于人类与AI各自优势的深度融合与无缝协作。

 

05.

结语:定义者的时代


AI消化了所有结构化知识后,人类的独特价值将转向“需求发现与框架设计”。


因此,思维训练不是简单的技能补充,而是客服工作者存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在人机协同的新时代,真正的竞争力,源于对“需求”的深刻理解与精准表达。




 | 任意华 才博数智服务机构咨询部的资深咨询顾问
来源 | 《客户观察》2025年8月刊电子刊P52-P56